10.3969/j.issn.1004-9045.2009.03.008
山西一次低涡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
采用地面、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空间分辨率1°×1°),对2005年7月1日20时至2日20时(北京时)发生在山西的一次低涡暴雨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发现这次暴雨过程是受500hPa高空槽、副热带高压以及中尺度低涡等天气系统共同作用产生的.利用数值模拟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探讨了此次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特征和机理,指出中低层中尺度涡旋是造成这次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低涡的时空演变与暴雨中心的移动和雨强的变化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湿位涡诊断表明:强降水发生时,暴雨区上空低层是不稳定区,湿位涡负中心出现在暴雨中心附近,且对流不稳定性远大于湿斜压性.地形的敏感试验进一步揭示了地形对暴雨的增幅作用.
低涡暴雨、数值模拟、形成机制
28
P458.1+21.1(天气预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05009;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BS2005055
2009-12-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4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