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320/j.cnki.jauh.2022.0026
典型六六六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后的生物响应效应
为探索典型六六六污染土壤通过热脱附技术修复后其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变化特征,采用土壤培养的盆栽试验,在正常土壤(CK)和修复后土壤(AR)中种植抗瘠薄能力较强的高羊茅(Festuca elata Keng ex E.Alexeev)'爱瑞3号'(Arid 3),研究六六六污染土壤经热脱附(500~750℃)修复后植物生长状况、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生物学响应.结果表明:与正常土壤相比,修复土壤中高羊茅可以生长,但其株高、茎粗、生物量分别降低51.44%、69.69%、70.86%;土壤酶活性显著降低79.68%~97.86%,其中AR脱氢酶活性最低,而脲酶活性变化较小;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降低39.84%~90.61%,其中放线菌门丰度显著降低33.44%,但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丰度则显著增加2.19倍和11.04倍;其中变形菌门的副球菌属、氢噬菌属、溶杆菌属和Ellin6055菌属的丰度也显著增加,分别是正常土壤的654、70、12和8倍.综上所述,热脱附修复后土壤中脱氢酶和放线菌门细菌为敏感型指标,脲酶和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细菌为耐受型指标,并且耐受型微生物的活性较强,能较快恢复.
六六六、热脱附、土壤修复、细菌群落、土壤酶
45
X53(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
2022-05-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5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