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溉方式对双季稻植株生理特性和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7668/hbnxb.201751562

不同灌溉方式对双季稻植株生理特性和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引用
灌溉方式是影响水稻植株生长和产量重要的农艺措施,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植株理化和生特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系统比较研究了间歇灌溉(Ⅱ)、湿润灌溉(WI)和节水灌溉(WSI)3种灌溉方式条件下早稻和晚稻植株生理生化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生育期,各灌溉方式处理水稻植株的分蘖数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Ⅱ>WI>WSI;植株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均为WI>Ⅱ>WSI;Ⅱ和WI条件下,植株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大小顺序均为WI>Ⅱ>WSI.早稻和晚稻各处理植株的根系、茎、穗干质量大小顺序均为Ⅱ>WI>WSI,叶干质量均为WI>Ⅱ>WSI;各处理间水稻植株的穗干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早稻和晚稻植株Ⅱ处理的有效穗数均最高,均显著高于WI和WSI处理.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早稻和晚稻产量均以Ⅱ处理产量为最高,2个年份早稻产量分别比WI和WSI处理增加107.9,461.7 kg/hm2和98.8,422.2 kg/hm2,晚稻分别比WI和WSI处理增加250.1,683.6 kg/hm2和220.3,661.8 kg/hm2,其大小顺序均表现Ⅱ>WI>WSI.在稻田不同水分管理中,可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水稻植株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从而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水稻、灌溉方式、生理特性、干物质、产量

34

S152.7;S511.01(土壤学)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JJ3133,2017JJ1018;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科技计划项目19NYT02

2019-12-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06-11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华北农学报

1000-7091

13-1101/S

34

2019,34(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