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晴/R1126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粒形性状 QTL 定位
为阐明大穗型籼稻品系 R1126稻谷籽粒性状的遗传机制,以其与粳稻日本晴构建的重组自交系 F10为材料,通过连续2年田间种植并测定各株系的籽粒粒长、粒宽和粒厚等表型性状,结合利用 SSR 和 SFP 等分子标记构建的遗传图谱,对控制该群体的稻谷粒形性状进行了 QTL 分析。2年试验共检测到10个控制粒长、粒宽和粒厚性状的QTL,其中 qGL3-1、qGL3-2和 qGL9这3个粒长 QTL,以及 qGW2和 qGW5这2个粒宽 QTL 在2年试验中能被重复检测;而粒厚性状在2年试验中检测到5个 QTL,但均只在1年试验中出现。根据连锁的分子标记信息,qGL3-2、qGW2和qGW5可能分别与已报道的主要粒形基因 GS3、GW2和 GW5等位;而 qGL3-1和 qGL9可能为新的粒长 QTL,且在2年试验中具有很好的重演性和稳定性,两者的加性效应均能使粒长增加0.2 mm 以上,对于改善稻谷外观品质性状具有较好的潜在应用价值。
水稻、粒长、粒宽、粒厚、QTL 定位
S511.03(禾谷类作物)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1239;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
2016-04-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