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淋雨模式对苜蓿霉菌生长规律及其品质的影响
为了探索淋雨后苜蓿品质的变化情况,选取晾晒至半干的苜蓿,采用模拟现场淋雨的方式,研究不同淋雨模式对苜蓿霉菌的生长规律以及其品质的影响,分别设对照组、试验1组(淋雨1次)、试验2组(连续淋雨2次)、试验3组(间隔淋雨3次)、试验4组(连续淋雨4次).结果表明:淋雨后霉菌以2次曲线形式繁殖,连续淋雨2次和间隔淋雨3次检测到了大量的霉菌繁殖,并且收割后的4~6d是霉菌生长的高峰期,淋雨1次和连续淋雨4次霉菌数量相对较少;粗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但无论淋雨次数多少,均造成苜蓿粗脂肪、可溶性糖分含量的下降,其中淋雨1次和连续淋雨2次下降缓慢,间隔淋雨3次和连续淋雨4次下降严重,且其含量均从第6天开始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则呈升高趋势,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淋雨后,蛋氨酸和亮氨酸有升高趋势,谷氨酸、甘氨酸变化有波动,总氨基酸和其他13种氨基酸在淋雨1次和2次时变化较小,淋雨增加至3次、4次后均呈下降趋势(P<0.05).
紫花苜蓿、淋雨模式、霉菌:品质
26
S816.5+2(普通畜牧学)
现代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CARS-37
2012-0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84-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