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1704.2016.07.023
基因治疗急性肝衰竭研究进展
急性肝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 acute liver failure,AHF/ALF)是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坏死或大部分功能失常而导致肝功能衰竭的一种危重肝病的表现.临床上主要为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Ⅱ度及以上肝性脑病(按Ⅳ度分类法划分),并伴有以下表现[1]:①极度乏力,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②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③出血倾向明显,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4%(或INR≥1.5),且排除其他原因;④肝脏进行性缩小.作为一项全球性疾病,其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药物毒素中毒,遗传代谢障碍、自身免疫异常及隐源性等等.
基因治疗、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hepatic failure、liver failure、消化道症状、急性肝衰竭、肝细胞坏死、肝功能衰竭、病毒性肝炎、药物毒素、免疫异常、急性起病、功能失常、肝性脑病、代谢障碍、出血倾向、隐源性、性疾病、分类法、中毒
21
R4 ;R5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D201106面上项目
2016-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596-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