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522/j.issn.1000-0534.2018.00056
雨季青藏高原东部MCC移动特征及其热动力原因分析
利用2012-2016年5-9月风云二号静止卫星资料结合ERA_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雨季青藏高原东部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的移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根据高原MCC的移动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三类:东北移型NE-MCC、东移型NE-MCC和局地生消型L-MCC.NE-MCC一般是高原上生成的,而E-MCC和L-MCC生成源地在高原南坡.对流强的MCC系统通常不能移出高原,而对流强度中等、生命期较长的MCC系统东移特征更为明显,主要是由于强对流MCC一般位于高原南坡且生命周期短.与NE-MCC和E-MCC相比,L-MCC型云盖面积最小、云顶黑体亮温TBB最低、上下两层散度差最大,冰水含量IWC(ice water content)和液水含量LWC(liquid water content)最大,强烈的辐合上升气流使对流加强并形成正反馈机制;NE-MCC与E-MCC相比,生命期较长、系统所处位置相对湿度较低.500 hPa高度上,NE-MCC的移动受气旋性环流中的西南气流影响,E-MCC受短波槽底部的西风气流影响,L-MCC位于局地气旋性环流中;三类MCC位于高温中心或高温梯度上,可能来源于夏季高原热源的贡献.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或正负涡度梯度的环境配置场有利于MCC的发生发展;MCC中心的垂直剖面上,辐合和辐散中心的散度梯度方向可以判断系统的移动趋势,地形阻挡作用使L-MCC缺乏向北的移动分量.
青藏高原、MCC、对流东移
37
P433(动力气象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337101,41705118;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PAEKL-2018-C2;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7KJB 170010
2019-01-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1511-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