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冬季黄河中游一次由旱转雨雪天气的诊断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2009年冬季黄河中游一次由旱转雨雪天气的诊断分析

引用
针对2009年2月7~8日持续干旱近百天的黄河中游地区出现的转折性雨雪天气, 利用实况资料计算了等熵温度梯度、可降水量、水汽通量及其散度、相对湿度、垂直速度等, 分析了熵分布及演变、干侵入、水汽场特征等, 结果表明: (1)这次降水出现在500 hPa环流形势平直, 极地冷空气活动较弱, 在地面回流高压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的背景下, 系统浅薄, 降水量级难以把握.(2)熵诊断揭示, 500 hPa等熵梯度大值区的出现对未来12~24 h强降水有先兆指示意义, 强降水中心出现在500 hPa等熵梯度大值区与700 hPa温度露点差<3℃的叠加区.(3)水汽诊断表明, 强降水出现前, 黄河中游及其上游西南地区的可降水量显著增加, 为强降水的出现提供了水汽的积聚, 而降水开始后, 低空超低空东南急流则是水汽的主要补充来源; 强降水并不是出现在水汽通量大值区内, 而是在水汽通量大值区西北侧、等值线密集带附近, 同时又有风辐合的区域.(4)这次雨雪过程中, 干冷空气主要来自对流层高层, 在雨雪区上空的垂直分布呈"漏斗"状, 该过程中从贝加尔湖地区南下的西北和东北气流沿漏斗壁下滑向低层传播; 而中低层湿区呈倒扣的"碗状"向上伸展, 中低层西南和东南两支暖湿气流沿"碗壁"爬升, 在对流层中层耦合加强, 与干冷空气交汇, 产生强降水.(5)对流层高层持续的干侵入, 使得中低层切变线稳定维持, 有利于其前方西南急流的稳定加强和对流性不稳定的持续发展, 是导致强降雪持续、增幅的重要原因.(6)强降水出现在地面中尺度辐合稳定加强期间, 降水落区在辐合区及其东南侧; 辐合区内强烈的上升运动是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 使熵由不平衡达到平衡的重要机制.

黄河中游、熵、干侵入、中尺度辐合

29

P458.1+21(天气预报)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开放课题;山西省气象局重点科研项目0509;0702

2010-11-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864-87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高原气象

1000-0534

62-1061/P

29

2010,29(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