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UAP患者48例和UAP合并高血压患者56例,另选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的住院老年人48名为对照组.分别测定3组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纤维蛋白原(Fb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UAP组vWF、GMP-140、Fbg、PAI-1水平低于UAP合并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分别(60.0±15.1)%比(68.8±16.3)%、(48.1±13.0)%;(14.4±3.5)比(16.8±3.9)、(12.3±2.9) μg/L;(4.7±1.1)比(5.3±1.1)、(3.6±0.9)g/L; (460±97)比(501±95)、(389±88)AU/L,均P<0.05];UAP组ATⅢ、t-PA水平高于UAP合并高血压组,低于对照组[(192.9±42.1)比(178.0±44.2)、(244.1±48.9)mg/L; (210±49)比(186±44)、(285±90)U/L,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与PTS各分子标志物密切相关.结论 UAP合并高血压患者较单纯UAP患者体内存在更明显的PTS,高血压是加重UAP患者体内PTS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
22
R541.4;R743.3;R318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指导性计划;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2014-12-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98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