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嗪类利尿剂引起低钠血症防治进展
噻嗪类利尿剂作为原发性高血压一线治疗药物已50余年,目前仍被国内外高血压治疗指南推荐为首选用药”1-2”.该类药物又可分为噻嗪型(thiazide-type)和噻嗪样(thiazide-like)利尿剂.噻嗪型药物的基本化学结构由苯并噻二嗪核和磺酰胺基组成,包括氢氯噻嗪和苄氟噻嗪等.噻嗪样利尿剂的化学结构不同于噻嗪类,但同样作用于远曲小管,包括氯噻酮、吲达帕胺和美托拉宗(该药还作用于近曲小管)等.高血压患者给予噻嗪类利尿剂后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其中低钠血症最常见”3”,尤其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更高,11%~33%老年患者入院给予噻嗪类利尿剂后会发生低钠血症”4”.临床上利尿剂所致的严重低钠血症绝大部分由噻嗪类利尿剂导致.噻嗪类利尿剂引起低钠血症( thiazide-induced hyponatraemia,TIH)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与分型有关,重型低钠血症可导致脑细胞水肿,具有潜在致命性.TIH的死亡率不仅与低钠血症类型有关,也与患者自身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噻嗪类利尿剂、严重低钠血症、原发性高血压、化学结构、治疗药物、高血压患者、脑细胞水肿、电解质紊乱、苯并噻二嗪、治疗指南、远曲小管、吲达帕胺、氢氯噻嗪、美托拉宗、临床表现、老年人群、近曲小管、健康状况、患者入院、苄氟噻嗪
19
R544.1(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2011-12-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82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