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中毒所致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与几种血清酶活性逆向变化的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5-930X.2007.05.013

铅中毒所致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与几种血清酶活性逆向变化的研究

引用
目的:探讨铅中毒情况下一氧化氮(NO)含量与几种血清酶活性逆向变化的关系.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0 mg/kg铅组、30 mg/kg铅组和60 mg/kg铅组).醋酸铅腹腔注射,隔天染毒1次,7次后处死动物,取血分离血清,测血铅和血清NO含量及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活性,并作肝组织病理检查.另分别向大鼠肝匀浆中加入NaNO2使其终浓度为0、13、26及39 μmol/L,37 ℃孵育1 h,测定血清酶活性.结果:随染铅剂量的增加,血清NO和血铅的含量不断升高(P<0.05),ALT、AST和γ-GT活性呈现上升趋势,其中γ-GT活性在60 mg/kg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P和LDH活性呈现下降趋势,两者活性在60 mg/kg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肝细胞未见明显的损害.体外实验表明,NaNO2对ALT、AST及LDH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而对γ-GT及ALP未见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铅所致的血清酶活性双向变化很可能归因于NO等因素对酶活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

一氧化氮、铅中毒、逆向变化

24

R595(全身性疾病)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桂科基0640184

2008-05-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691-69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1005-930X

45-1211/R

24

2007,24(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