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7629.2021.11.012
源于自然与超于自然——从张钦钟《在西燕的一些物事》想到的
众所周知,诗歌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然界有形或无形的心灵撞击,张钦钟的诗就受益于自然的启迪.他善于将神秘而又灵动的自然物象拉回到人的身边,把自然物象和人类经验组合在一起,给它们一种稳定的结构.
那么,自然,究竟是得其"形"而获其"意",还是先有其"意"而变其"形"?请看张钦钟《一块鹅卵石被击碎》:"耳朵贴紧鹅卵石/一条河的回响渗出坚硬.敲裂/若干小的石块重获棱角."很显然,由于"意"在先,鹅卵石之"形"已被异化,张钦钟取后者而为之.这样看来,面对自然,诗人有两种姿态:归于自然,归于其道,是一种;源于自然,超于自然,又是一种.张钦钟抓住了后者,赋予自然"人格化":"一块鹅卵石/被击碎.从浑圆到尖锐的脱胎/保持坚硬,从一而终."的确,被击碎的鹅卵石显然是为了后一种源于自然、超于自然而准备的.
2021-11-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