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区次生林地不同地貌部位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2095-1191.2015.5.777

岩溶区次生林地不同地貌部位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

引用
[目的]探讨土壤C、N、P化学计量学在岩溶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指示作用,揭示岩溶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的养分循环规律,为阐明岩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在岩溶区次生林地采集山脚、山腰和山顶3个地貌部位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C、全N和全P含量,并分析不同地貌部位土壤的C、N、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岩溶区次生林地中土壤有机C、全N和全P含量分别为28.09~189.98 g/kg、1.19~8.79 g/kg和0.50~1.62 g/kg.土壤P元素含量较稳定,土壤C和N变异程度相似.土壤C/N为3.66~47.27,C/P为26.25~189.06,N/P为1.52~12.80,其中C/N和C/P均不符合正态分布,N/P符合正态分布(P>0.05).土壤有机C和全N含量均为山脚部位最高,并且与山腰和山顶部位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土壤全P含量则为山顶部位显著高于山脚和山腰.土壤C/N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变大,而C/P和N/P的趋势恰好相反,即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变小.土壤有机C、全N和全P含量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C/N与C/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P呈极显著负相关;C/P与N/P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岩溶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于同气候带下其他类型土壤,营养元素N和P含量相对丰富,但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态的N和P含量不足,有效性偏低,且土壤C、N、P化学计量受地貌部位影响较明显.

岩溶区、林地、生态化学计量、养分限制、多元统计

46

S151.93(土壤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2326;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GXNSFBA019217;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12120113005300;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211086-05

2015-08-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777-78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南方农业学报

2095-1191

45-1381/S

46

2015,46(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