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371439-20220916-00113
全外显子组测序筛查食管鳞状细胞癌放疗抵抗相关基因研究
目的:比较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术后放疗后不同预后患者的基因谱差异,筛选与放疗抵抗相关的遗传变异。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及术后辅助放疗的32例ESC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1年内是否出现照射野内复发分为复发组(放疗抵抗组,
n=16)和稳定组(放疗敏感组,
n=16)。分别提取患者的基因组DNA,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进行高通量测序。应用Trimmomatic、BWA、Picard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处理数据,通过GATK对比获得比对文件,然后利用Vardict软件从测序数据中筛选出两组的各类遗传变异。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患者无瘤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ESCC患者D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经样本数据质量控制,本研究最终纳入26例患者进行后续分析,复发组和稳定组各13例。全组非沉默肿瘤突变负荷中位数为0.95个/Mb,突变碱基替换类型均以C>T的转换为主,其次为C>G的颠换;发生频率最高的遗传变异依次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75.1%)、缺失突变(13.7%)、插入突变(10.5%);复发组中肿瘤特有突变数目较稳定组稍高(中位突变数分别为36、34),且两组突变频率前十的基因谱明显不同。复发组中检测到392个特有突变基因,前5个分别为:MUC19、NPIPA5、EPPK1、FLG和FOXG1。稳定组检测到192个特有突变基因,前5个分别为TCHH、WNK1、AIM1L、COL6A5和DPCR1。复发组中位DFS和中位OS分别为15.0个月(95%
CI为10.1个月~未达到)和26.2个月(95%
CI为19.8个月~未达到),稳定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或转移。单因素分析发现,GRIK2(
χ2=6.81,
P=0.009)、MUC4(
χ2=4.25,
P=0.039)、MUC5B(
χ2=4.03,
P=0.045)、PRRG1(
χ2=5.15,
P=0.023)基因突变、3p缺失(
χ2=4.16,
P=0.041)和14q缺失(
χ2=7.09,
P=0.008)与DFS相关;FLG(
χ2=6.41,
P=0.011)、NPIPA5(
χ2=4.57,
P=0.033)、PKD1L2(
χ2=6.41,
P=0.011)、FOXG1(
χ2=4.57,
P=0.033)基因突变、3p缺失(
χ2=3.88,
P=0.049)、14q缺失(
χ2=5.66,
P=0.017)和18p缺失(
χ2=3.85,
P=0.050)与OS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14q缺失(
HR=3.65,95%
CI为1.18~11.32,
P=0.025)是影响术后辅助放疗ESCC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FLG(
HR=8.94,95%
CI为1.52~52.74,
P=0.016)、NPIPA5(
HR=6.36,95%
CI为1.23~33.03,
P=0.028)基因突变和14q缺失(
HR=3.82,95%
CI为1.18~12.31,
P=0.025)是影响术后辅助放疗ES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WES结果提示,术后辅助放疗ESCC复发组与稳定组的基因突变类型和突变率基本一致,但两组的基因突变谱明显不同。FLG、NPIPA5基因突变和14q缺失可作为预测术后辅助放疗ESCC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食道鳞癌、全外显子组测序、遗传变异、放疗抵抗
50
南通市基础科学研究项目JC2020071;Nantong Basic Science Research ProjectJC2020071
2024-0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592-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