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371439-20200713-00132
EAC动员方案在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EAC动员方案(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环磷酰胺)在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中动员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经过EAC方案或环磷酰胺方案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的36例淋巴瘤患者,其中16例采用EAC方案(EAC组),20例采用环磷酰胺方案(环磷酰胺组)。当白细胞≤1.0×10
9/L时给予G-CSF,每天10 μg/kg,分两次皮下注射,观察动员采集过程中血液学指标变化、采集细胞数量、不良反应及ASCT后造血重建情况。
结果:EAC组和环磷酰胺组化疗后分别使用G-CSF动员中位天数5 d(3~8 d)、7 d(4~12 d)后开始外周血干细胞采集,采集成功率分别为100%(16/16)和75.0%(15/20),采集优良率分别为87.5%(14/16)、25.0%(5/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41;
P<0.001);两组采集CD34
+细胞中位数分别为13.67×10
6/kg、3.45×10
6/kg,单个核细胞数中位数分别为7.16×10
8/kg、5.09×10
8/kg,CD34
+细胞/单个核细胞数分别为1.44%、0.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Z=-4.219,
P<0.001;
Z=-2.118,
P=0.034;
Z=-3.104,
P=0.002)。EAC组和环磷酰胺组≥3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00%(16/16)和90.0%(18/20),≥3级血红蛋白下降发生率分别为43.8%(7/16)和25.0%(5/20),≥3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87.5%(14/16)和65.0%(13/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492;
P=0.298;
P=0.245)。两组感染、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所有患者后续ASCT均采用改良BuCy方案预处理,EAC组患者移植后中性粒细胞中位植入时间为9.0 d,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为10.5 d;环磷酰胺组分别为12.0 d、13.5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Z=-4.698,
P<0.001;
Z=-3.757,
P<0.001)。
结论:EAC动员方案可显著提高造血干细胞采集数目,优良采集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可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淋巴瘤、EAC动员方案、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重建
48
深圳市卫生系统科研项目SZLY2018003;白求恩医学基金BQE-TY-SSPC1-S-08;Shenzhen Health System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ZLY2018003;Bethune Medical FoundationBQE-TY-SSPC1-S-08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66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