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动物模型及治疗策略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6.032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动物模型及治疗策略

引用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肾病综合征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我国IMN发病率逐年增加,其在临床受到了更多的重视.随着IMN新生物标志物的逐步发现,传统的动物模型已不能适应IMN研究的需求.同时,由于种族、环境、经济、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差异,IMN治疗尚有较多争议.因此,本文首先综述了IMN近来除M型磷脂酶A2受体(M-type 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外的一些最新的生物标志物,如补体因子H(factor H)、信号素-3B(semaphorin-3B)、经表皮生长样因子1(nerv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1,NELL1)等在IMN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然后介绍了目前针对PLA2R和补体系统研发的新动物模型方面的进展;最后讨论了IMN治疗药物策略的选择.除早期使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CNI)、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ACTH)外,根据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着重介绍了新的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奥滨尤妥珠单抗、贝利优单抗的临床应用和补体抑制剂的研发进展.IMN的发病机制、新生物标志物和新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为IMN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治疗方面,充分考虑不同种族人群的特点,优化我国IMN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改善其预后,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病机制、动物模型、治疗进展

42

R734.2;R541.4;R692

重庆市科卫联合研究项目;重庆市科卫联合研究项目;陆军军医大学临床科研人才培养计划

2022-07-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472-147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临床与病理杂志

1673-2588

43-1521/R

42

2022,42(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