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3-4157.2000.04.013
植物雌激素与雌激素相关性疾病
@@ 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s)是存在于植物中,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并具有雌激素效能的天然化合物。人类可从植物获取该类化合物并将其活化以发挥雌激素效应。更年期妇女使用该类化合物可改善因内源性雌激素不足所致激素相关性疾病,如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冠心病、高血脂及部分肿瘤的发病状况,从而发挥潜在的预防保健作用,现就此作如下概述。
1 一般回顾
1.1 膳食来源 植物雌激素包括异黄酮(isoflavones)和木质素(lignans)两大类,它们都以无活性的前体形式存在于植物中。异黄酮主要存在于豆类作物(大豆和豌豆中含量最丰富)和齿状植物(如苜蓿、三叶草),人类从各类豆制品获得异黄酮。木质素前体物质--罗汉松质素和司可落叶松质素以植物细胞壁的构成成分分布于富含纤维的种籽植物如油籽、干海藻、全豆、谷糠、豆类壳蔬菜和水果中,亚麻籽中木质素含量最丰富,约百倍于其他植物。1.2 体内代谢膳食中异黄酮和木质素前体进入低位小肠和结肠后,经肠丛中细菌糖苷酶发挥裂解作用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并易于吸收的异黄酮分子如金雀黄素(60%)、葛根黄豆素(25%)、黄豆黄素(15%)和木质素分子enterodi-ol、enterolactone,并被肠粘膜吸收入血,经血循环和淋巴途径到达肝脏。部分被摄取、结合,其余部分随胆汁排入肠腔,并再次被吸收入血。经过反复肠肝循环(一般5~10次肠肝循环)后,大部分异黄酮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转化为水溶性物质,其余以硫酸酯或硫酸葡萄糖酐形式排入尿液和粪便,也有少量异黄酮在肠内直接分解为无雌激素活性的对苯乙酚排出体外。已从人类血清、尿液、胆汁、精液以及牛的奶中检测到多种异黄酮、木质素分子及其代谢产物,所有这些证明哺乳动物能够自膳食中摄取植物雌激素的前体,并且体内存在相应的代谢转化途径。
血循环中大部分异黄酮以弱键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小部分呈游离状态溶于脂蛋白中。异黄酮经血流被靶细胞摄取后,与胞质中的雌激素受体(α或β受体,ER)结合,异黄酮-ER复合物移入细胞核并激活雌激素基因反应片段(ERE),遂产生生物效应。
植物雌激素、异黄酮、木质素、吸收入血、前体、类化合物、肠肝循环、葡萄糖醛酸结合、转化、血循环、摄取、膳食、内源性雌激素、活性、更年期、分子、代谢、植物细胞壁、相关性疾病、天然化合物
20
Q579.1+3(激素)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