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3-4122.2013.02.003
日本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2011年流行因素监测分析
目的 掌握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为建立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系统以应对突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1年,在安徽、江苏、重庆、湖北和山东等5省(市)11个县(市、区)选择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设立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测点,采用血清学、病原学方法调查流动人口及家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在危险地带及可疑环境开展钉螺孳生分布调查,并在通江河道开展钉螺扩散调查.结果 湖北、安徽、江苏和重庆开展了流动人群监测,间接血凝试验(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assay,IHA)筛查5 600人,血检阳性率为1.39%(78/5 600);抗体阳性者全部进行了粪检,2例检测到血吸虫虫卵,粪检阳性率为2.56%(2/78),均来自于安徽省巢湖地区.固定监测点调查面积480.01 ha(1 ha=10 000 m2),其中,在江苏省金湖县施尖滩和高邮市新民滩(原血吸虫病流行区)发现有螺环境2处,钉螺面积分别为29 940m2和12 000 m2,两地共捕获活螺125只,解剖均为阴性;其它监测点均未发现钉螺.钉螺流动监测调查了45个环境,共234.27 ha,查螺8 530框,未发现钉螺.钉螺扩散监测共调查水上漂浮物9 018.4 kg,查获814个其它螺,但未发现钉螺.稻草帘诱螺法诱获其它水生螺8 047只,亦未发现钉螺. 结论 潜在流行区的人群中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患者.某些水利工程经过的血吸虫病历史流行区目前仍存有一定钉螺,存在钉螺扩散至潜在流行区的危险性;应长期和有效地监测血吸虫病潜在的传播因素.
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流行因素、监测
40
R532.21;R383.24;S817.5
201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