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交行为干预对家族性高风险孤独症谱系障碍婴幼儿发展与结局观察
目的 观察家庭社交行为干预对家族性高风险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婴幼儿社交行为、神经发育轨迹及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在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招募的110名年龄为6个月的家族性高风险ASD婴儿(ASD患儿的年幼同胞)作为研究组,同期在儿童群体保健科招募58名年龄为6个月的家族性低风险ASD婴儿(正常发育儿童的年幼同胞)作为对照.将研究组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A和研究组B,研究组A采用家庭社交行为干预,研究组B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养育方法,持续追踪至24个月,在6月、12月、18月大时研究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婴儿孤独症观察量表(autism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fants,AOSI)、盖泽尔发展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ale,GDS)分别评估其社交行为及神经发育功能.在24个月大时则采用GDS、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等工具评估幼儿神经发育和ASD核心症状,同时依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相关诊断标准对三组幼儿的发育结局进行判断.结果 组内比较,三组研究对象AOSI总分和GDS各能区得分与评估时间均呈线性关系,不同时间点得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AOSI总分和GDS各能区得分,均为对照组优于研究组A,研究组A优于研究组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幼儿2岁时诊断为ASD的比例为1.7%,语言障碍1.7%,ASD高危儿1.7%,语言行为异常共3例(5.2%);研究组A在幼儿2岁时诊断为ASD的比例为5.5%,语言障碍5.5%,ASD高危儿3.6%,语言行为异常共8例(14.5%);研究组B在幼儿2岁时诊断为ASD的比例为16.4%,语言障碍18.2%,ASD高危儿5.5%,语言行为异常共22例(40%).结论 与家族性低风险ASD儿相比,家族性高风险ASD儿在婴幼儿期存在更多的ASD样行为,其神经发育也相对落后;且更容易发展为ASD或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行为问题.从婴儿期开始家庭社交行为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家族性高风险ASD儿的语言-社交行为发展和神经发育,进而减少ASD或语言行为异常的发生.
家庭社交行为干预、家族性高风险孤独症谱系障碍婴幼儿、发展、结局
51
R749(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A2022119
2024-09-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03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