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131368-20230804-0007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期IgG抗体水平及疫苗接种关系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康复期IgG抗体水平及其与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5月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和病房就诊的185例COVID-19康复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发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情况。收集患者感染后6、8、10、12、14、16、18周不同时间点静脉血,采用半定量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抗体水平。按照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情况分为疫苗接种组(接种2剂次以上灭活疫苗,共130例)和疫苗未接种组(因各种原因未能接种疫苗,共55例)。将2组中>75岁康复者分别纳入亚组,疫苗接种亚组(18例)和疫苗未接种亚组(28例)。比较康复者整体、2组和2亚组各时间点的IgG、IgM抗体水平。结果:185例COVID-19康复者中男80例,女105例;年龄62.0(40.5,75.0)岁;111例(60.00%)合并基础病。2组患者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3,
P=0.874);疫苗未接种组年龄、合并基础病、重症或危重症比例均较疫苗接种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2亚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重症或危重症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疫苗未接种亚组合并基础病比例较疫苗接种亚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0,
P=0.038)。全体康复者体内IgM抗体水平均为阴性。康复者整体IgG抗体水平在感染后第10周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于随访期末达最低值。疫苗接种组感染后第6、8、10、12、14、16、18周的IgG抗体水平均高于疫苗未接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57.9(73.4,240.0)比4.7(1.7,17.7),
Z=2.36;132.0(75.3,213.1)比2.8(0.7,52.6),
Z=3.77;137.7(79.9,227.0)比1.1(0.4,15.2),
Z=4.51;134.5(81.4,211.9)比1.0(0.5,2.9),
Z=3.49;92.4(68.9,112.9)比1.7(1.2,2.4),
Z=2.84;61.2(33.3,108.7)比2.9(1.3,12.8),
Z=3.45;57.1(32.7,87.6)比1.1(0.8,8.3),
Z=4.06;均
P<0.05]。疫苗接种亚组感染后第8、12、16周的IgG抗体水平均高于疫苗未接种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61.5(225.4,304.9)比13.8(0.5,126.8),
Z=2.34;134.5(104.8,283.6)比1.2(0.5,2.9),
Z=2.74;61.5(10.9,147.8)比1.9(1.2,27.4),
Z=2.11;均
P<0.05]。
结论:随着康复期延长,COVID-19康复者体内IgG抗体水平在达峰后逐渐下降。完成全程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人群在患COVID-19后较未接种人群体内能产生更高水平的IgG抗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IgG抗体、疫苗接种
44
2024-0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