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3-5293.2010.03.005

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研究

引用
目的 通过观察儿童入园后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变化,探讨教育方式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 研究设计采用前瞻性实验观察法.选择西安市某幼儿园于2006年9月新入园的2~3岁儿童进行观察研究.社会适应能力采用"左启华修订的婴儿-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分别于儿童入园和入园1年后对其进行评定.结果 ①集居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优于散居者(原始分分别为70.30±12.12和54.17±11.01,标准分分别为10.52±0.77和10.21±0.52;t分别为15.709、4.586,均P<0.001);②入园1年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在学龄前儿童中(标准分分别为10.22±0.53和10.56±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5,P<0.001),而在幼儿中(标准分分别为10.19±0.51和10.33±0.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6,P>0.05),说明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速率高于幼儿;③全托、日托方式下(标准分基线调查分别为10.21±0.58、10.22±0.46,t=-0.038;终期调查分别为10.63±0.84、10.41±0.67,t=1.622)及男女儿童间(标准分基线调查分别为10.18±0.06、10.26±0.58,t=-0.892;终期调查分别为10.46±0.09、10.60±0.08,t=-1.028)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④集居方式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相关(决定系数R2=0.1734).结论 集居方式可促进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集居方式下1年内托幼形式、性别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无影响.建议家长适时送幼儿入托,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社会适应能力、儿童、集居方式、散居方式、婴儿-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量表

21

R179(妇幼卫生)

陕西省科技攻关资助项目[2005K08-G52;2006K08-G33]

2010-07-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71-27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1673-5293

61-1448/R

21

2010,21(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