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5293.2007.04.002
学龄前儿童攻击行为有关危险因素的配比研究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攻击行为的有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方法,收集4~6岁攻击行为患儿131例,对照262例,检测全血铅、锌、铁、铜和锰的含量并调查有关家庭社会情况.结果 攻击行为组的血铅含量0.095±0.021 μg/mL显著高于对照组0.037±0.019 μg/mL(P<0.01);母亲在孕期承受的社会心理因素2.9±1.8件/人、母亲孕期吸烟史(8.4%)与被动吸烟史(24.4%)、家庭对孩子管教方式不当(64.1%)、父母婚姻状况不和谐(44.3%)、父亲职业不稳定(17.6%)、父子相处时间少(20.6%)、3岁前儿童与父母分离史(17.6%)、儿童接触电视或电脑暴力(16.0%)等明显多于对照组(分别为1.8±1.6件/人、1.2%、9.7%、38.9%、16.8%、5.7%、8.0%、7.3%和8.8%)(P<0.05);血锌3.73±0.92 μg/mL和血铁360.80±58.91 μg/m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86±1.19 μg/mL和473.73±74.32 μg/mL(P<0.01);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学龄前儿童攻击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较高血铅含量、不良父母婚姻状况、家庭对孩子管教方式不当和父亲工作不稳定.结论 学龄前儿童攻击行为是由儿童自身内在因素和家庭社会因素综合所致.
攻击性行为、危险因素、微量元素、病例对照研究、学龄前儿童
18
R395.6;R17
2007-09-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67-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