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白-汉双语者与汉族非双语者全脑灰质密度差异的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cn121381-202012023-00076

白族白-汉双语者与汉族非双语者全脑灰质密度差异的研究

引用
目的:通过分析白族白-汉双语者与汉族非双语者全脑灰质密度的差异,初步探讨少数民族第二语言习得可能的大脑基础及后天学习对大脑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3名熟练掌握白族语言和汉语2种语言的白族健康成年人[简称白族白-汉双语者,其中男性18名、女性15名,年龄20~ 50 (25.33±4.65)岁]和30名使用汉语单一语言的汉族健康成年人[简称汉族非双语者,其中男性13名、女性17名,年龄20~50 (26.16±2.05)岁]的大脑MRI显像资料。对白族白-汉双语者和汉族非双语者进行三维T1加权扫描,所得数据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方法分析全脑灰质密度,并采用双样本 t检验比较2组受试者全脑灰质密度的差异。 结果:全脑灰质密度差异及其统计参数图的结果显示,白族白-汉双语者的右侧额中回( t=4.00, P<0.001)、右侧眶回( t=2.68, P<0.001)、右侧直回( t=2.25, P<0.001)、左侧直回( t=2.69, P<0.001)、左侧豆状核( t=3.90, P<0.001)局部灰质密度明显高于汉族非双语者。 结论:白族白-汉双语者与汉族非双语者全脑灰质密度有差异的脑区集中在前额叶和纹状体,其与白族白-汉双语者第二语言的习得关系密切,后天第二语言的学习可能导致大脑微观结构的改变。

汉族、磁共振成像、白族、白-汉双语、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灰质密度

45

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科大学联合专项基金2013FB141;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2013C232;Joint Fund of Yunnan Provi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and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2013FB141;Scientific Research Fund of Yunnan Provincial Education Department2013C232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21-42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1673-4114

12-1381/R

45

2021,45(7)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