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遮蔽近七百年的元代劉致詩詞
筆者在整理元代著名詩人錢塘張雨別集的過程中①,發現清丁丙"武林往哲遺著本"《貞居先生詩集》九卷之"補遺"上下兩卷所補詩文有多篇並不可靠,比如,補遺卷上所收《閑居雜興十首》、《古意次趙集賢子昂韻四首》、《安山》、《壽春懷古》、《嘉禧殿山水圖歌》、《歌風臺》共19首,均存有書跡,是一冊名爲"元張雨自書詩草"中的一部分.此冊原爲林伯壽蘭千山館舊藏,現歸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輯《蘭千山館法書目録》,影印圖版,1987年初次刊行.後四年,著名的元代書畫史研究專家、臺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張光賓先生(1915—2016)撰文《元張雨自書詩草》考證,得出的主要結論如下:此冊詩草是一件很出色的元人書法真跡;據其中作品提供的材料考證,創作者毫無疑問就是劉致(時中),而非句曲外史張雨;從該詩草的遞藏過程看,從首題開始就錯認成張雨真跡;詩草肯定不是張雨書法,亦未能遽定是劉致自書②.由於出版《蘭千山館法書目録》是本著從舊從真,故而只能標識成"元張雨自書詩草",但這也確實對劉致作品輯佚造成了很大的遮蔽.在《全元詩》編纂過程中,又因爲沒有充分利用臺灣學術界的研究成果,結果是劉致詩篇只輯出了寥寥的11首.並且,這11首詩中,《姑蘇臺》見於《國朝文類》卷七,《秋雨吟》見於《元音》卷三,這兩首詩同樣存在於這冊"詩草",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其作者就是劉致.
2019-05-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3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