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蛋白金纳米簇"关-开"型荧光探针检测炭疽杆菌生物标志物DPA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4/j.issn.1000-0593(2023)06-1815-06

大豆蛋白金纳米簇"关-开"型荧光探针检测炭疽杆菌生物标志物DPA

引用
炭疽杆菌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炭疽病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因此建立操作简便、灵敏准确的炭疽杆菌检测方法对预防和控制炭疽传播,维护公共卫生安全至关重要.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以绿色材料大豆蛋白为保护剂和还原剂,采用微波加热法合成了一种具有强烈红色荧光发射的大豆蛋白金纳米簇(SPI-AuNCs).采用 TEM、UV-Vis、FL、XPS、FTIR 等方法表征了 SPI-AuNCs 的成功合成和部分特殊性能.结果表明 SPI-AuNCs呈球形,粒径大小在 1.8~3.2 nm 范围内,平均粒径为 2.65 nm,在 500~550 nm范围内未出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SPI-AuNCs 的最大激发波长为 370 nm,最大发射波长为 680 nm.SPI-AuNCs的表面官能团主要有—NH、—COOH、—OH、—SH 等官能团,元素的组成主要包括C、N、O、S、Au元素.根据Cu2+与 SPI-AuNCs表面基团通过配位作用形成非荧光复合物,使荧光猝灭;而 2,6-吡啶二羧酸(DPA)与Cu2+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可将Cu2+从SPI-AuNCs表面竞争下来,使荧光恢复,据此建立了一种荧光"关-开"策略检测DPA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荧光恢复率(△F/F1)与 DPA的浓度在 1.15~70.0 μmol·L-1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F/F1 =0.011c+0.131,相关系数r=0.991,方法检出限为 0.34 μmol·L-1.同时,通过加标回收实验研究了湖水和牛奶样品中 DPA,得到加标回收率在97.3%~103.6%,表明了该方法在环境和食品样本 DPA 的检测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可以为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提供方法学支持.

大豆蛋白金纳米簇、2、6-吡啶二羧酸、生物标志物、炭疽杆菌、荧光探针

43

O657.3(分析化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23-07-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815-182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000-0593

11-2200/O4

43

2023,43(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