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4/j.issn.1000-0593(2022)11-3615-11
基于多光谱图像融合的掌纹识别方法
生物特征识别在信息安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掌纹识别作为一种新型生物特征识别方式,具有低失真、非侵入性和高唯一性等优势.传统掌纹研究大多使用自然光成像系统以灰度格式获取,识别精度很难进一步提升.为了获得更多的身份鉴别信息,提出利用多光谱掌纹图像代替自然光掌纹图像.针对现有掌纹识别算法由于没有考虑到不同光谱的特性而导致纹理细节丢失,识别精准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光谱图像融合的掌纹识别算法.该方法通过对不同光谱下的掌纹图像进行快速自适应二维经验模式分解(FABEMD),将多光谱掌纹图像分解成一系列频率由高到低的二维固有模态函数(BIMF)和一个残余分量,残余分量可被视为该光谱图像低频信息的初步估计.图像采集过程中光照条件很难保持稳定,而近红外光谱图像在进行FABEMD分解时对光照变换敏感,容易导致分解后的BIM F背景信息过于冗余;因此对分解后的近红外掌纹图像进行背景重建及特征细化,在对背景冗余信息进行平滑处理的同时可以有效增强高频信息的特征表达.为避免直接融合处理后引发的图像过度曝光问题,提出对近红外特征压缩后再融合.此外,提出了一种结合了注意力机制的改进残差网络(IRCANet),用于融合后的掌纹图像分类,在网络中引入分阶段残差结构,缓解了网络的退化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减少信息丢失,对于融合后的多光谱掌纹图像,分阶段残差结构能够稳定地将图像信息在网络间传输,但对图像中的高低频信息区分效果不够显著,为了使网络关注更多区分性特征,利用特征通道间的相互依赖性,在分阶段残差结构中结合了通道注意力(Channel Attention)机制.最终,在香港理工大学(PolyU)多光谱掌纹数据集上进行的综合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算法识别准确率能达到99.67% 且具有良好的实时性.
多尺度分解、图像融合、多光谱掌纹识别、注意力机制
42
TP391.9(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项目;陕西省技术创新引导计划;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
2022-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3615-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