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4/j.issn.1000-0593(2019)10-3172-07
紫外光谱法研究黄药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
在紫外吸收光谱范围内对黄药溶液进行扫描,发现在波长226. 5和300 nm处有两个明显吸收峰,且300 nm处的吸收峰强于226. 5 nm处的.采用标准曲线法对不同浓度的标准样品进行浓度测量,对所得数据进行线性拟合,结果表明:在波长226.5和300 nm处的线性相关性均较好,但在波长300 nm处的相关性更佳,在226.5 nm处进行高浓度黄药溶液测量,可在300 nm处进行低浓度黄药溶液测量.在300 nm下对不同浓度黄药溶液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最大吸光度为1. 672 ,最小吸光度为0. 032时,黄药溶液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性仍很好,吸光度继续增大时,相关系数降低,在进行定量分析时,黄药浓度最好不要超过20 mg·L -1 .在不同pH条件下,在300 nm处对黄药溶液进行浓度测量,发现pH为3时,吸光度下降,黄药开始分解,当溶液pH为2时,所测吸光度为0 ,黄药已完全分解,pH值在5~10范围内,黄铜矿对黄药吸附较好,溶液最佳吸附pH值为9 .在300 nm处测量黄药在黄铜矿表面吸附量,分别采用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方程、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模型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研究其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果表明:在288~303 K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吸附量多少影响不大,黄药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黄铜矿对黄药的实际平衡吸附量 Qe 均小于或接近理论单层饱和吸附量,Qm 值均与实验值极为接近,说明黄药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以单层化学吸附为主.随着温度升高,吸附量增加,说明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过程进行,黄铜矿对黄药的吸附为吸热过程,但吸附量增加幅度很小,说明黄药在黄铜矿表面吸附受温度影响较小.该吸附过程是一个熵增、吸热、自发进行的过程,热力学参数可通过范特霍夫方程计算得到,吸附焓变 Δ H为48.703 41 kJ·mol-1 ,熵变 Δ S为219. 403 88 J·(mol·K )-1 ,吸附自由能变 Δ G为-16.054 93 kJ·mol-1 ,推测该吸附过程属于化学吸附;黄铜矿对黄药的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模型,Qt值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变化幅度很小,表明黄药在黄铜矿表的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但受温度变化较小,这与热力学分析的结论一致,对方程拟合所得 Qe 值均与实验值极为接近.
吸附、热力学、动力学、黄药、黄铜矿、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39
TD913(选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4184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JQ-468
2019-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172-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