碲化物发光玻璃中银纳米颗粒表面等离激元 增强铒离子发光的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4/j.issn.1000-0593(2019)07-2293-06

碲化物发光玻璃中银纳米颗粒表面等离激元 增强铒离子发光的研究

引用
有趣的贵金属表面等离激元的光学性质,尤其是在发光增强领域的表现,使得它已经成为全球的一个研究热点.表面等离激元就是光与贵金属中的自由电子相互作用时,自由电子和光波电磁场由于共振频率相同而形成的一种集体振荡态.该文研究了碲化物玻璃中银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增强铒离子的发光.我们测量了吸收谱、激发谱、发光谱以及荧光寿命.首先,我们挑选365.5和379.0 nm吸收峰作为激发波长测量了385~780 nm波长范围的可见发光光谱,发现有4个发光峰,依次位于408.0,525.0,546.0和658.5 nm,容易指认出它们依次为铒离子的2 H9/2→4 I15/2,2 H11/2→4 I15/2,4 S3/2→4 I15/2和4 F9/2→4 I15/2的荧光跃迁;可以计算出[80 nm平均粒径纳米银的Er3+(0.5%)Ag(0.2%):碲化物玻璃的样品A]的上述4个可见发光的峰值强度是[Er3+(0.5%):碲化物玻璃的样品C]的大约1.44~2.52倍.同时,[50 nm平均粒径纳米银的Er3+(0.5%)Ag(0.2%):碲化物玻璃的样品B]的上述4个可见发光的峰值强度是样品C的大约1.08~1.55倍.随后,我们挑选365.5和379.0 nm吸收峰作为激发波长测量了928~1680 nm波长范围的近红外发光光谱,发现近红外波段有两个发光峰,位于979.0和1530.0 nm,容易指认出它们依次为铒离子的4 I11/2→4 I15/2和4 I13/2→4 I15/2的荧光跃迁;同样可以计算出样品A的上述2个近红外发光的峰值强度是样品C的大约1.43~2.14倍.同时,样品B的上述2个近红外发光的峰值强度是样品C的大约1.28~1.82倍.因此,发光的最大增强大约是2.52倍.从荧光寿命动力学实验,我们发现样品A的荧光寿命为τA(550)=43.5μs,样品B的荧光寿命为τB(550)=43.2μs,样品C的荧光寿命为τC(550)=48.6μs.这些实验结果证实了τA≈τB<τC.它意味着样品(B)相对于样品(C)的发光增强是源于自发辐射增强效应.然而,它也意味着样品(A)相对于样品(B)的发光增强是源于纳米银颗粒的粒径尺寸r效应.也就是说当粒径尺寸r增大的时候,散射截面Cs和r6成正比,而吸收截面Ca和r3成正比,因此散射截面Cs增大的速度会远大于吸收截面Ca增大的速度,而散射截面Cs是荧光增强的原因,吸收截面Ca是荧光减弱的原因,所以随着银纳米颗粒尺寸的增大,其散射截面占主要部分,当发光材料和金属表面等离子体SP发生耦合时,能量快速的转移到金属表面等离子体SP上,而后被散射到远场,这有利于增强荧光.其综合的结果就导致了发光强度会随r的增大而增强.上述实验的结果对太阳能电池的光伏发电和生物物理应用等领域都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银纳米颗粒、发光增强、表面等离激元、碲化物的玻璃、铒离子

39

O482.3(固体物理学)

2019-07-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293-229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000-0593

11-2200/O4

39

2019,39(7)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