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4/j.issn.1000-0593(2011)02-0456-05
利用被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反演南极中山站地区夏季臭氧柱浓度
采用被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DOAS)对南极中山站地区(69°22′24′′S,76°22′14′′E)的臭氧柱含量进行了72天(2008年12月10日-2009年2月19日)观测,通过被动差分吸收光谱处理方法对系统采集的天顶太阳散射光谱进行处理.在反演过程中,考虑了O3,OCIO,NO2,O4和BrO的吸收以及大气Ring效应对测量光谱的贡献,获得该区域臭氧柱含量逐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中山站地区没有出现明显的臭氧空洞,但在短时间尺度臭氧含量有较大幅度变化,尤其在12月中旬和2月上旬.与中山站地区Brewer臭氧光谱仪和星载OMI观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被动DOAS与Brewer臭氧光谱仪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863与星载OMI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840,均表现了很好的相关性,说明在南极地区采用被动DOAS在线观测O3柱含量的方法是可靠的.
臭氧、垂直柱浓度、被动差分吸收光谱、南极
31
O433.5(光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30107,4080501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06BAB18B07
2011-07-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456-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