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的脱涩方法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柿子的脱涩方法

引用
@@ 柿分为甜柿和涩柿.前者成熟时能在树上自然脱涩采下即可食用,但其种植面积较小;后者必须在采后经后熟过程或人工脱涩方可食用,国内栽培的多为涩柿,现将柿子的脱涩方法介绍如下: 1 脱涩原理 涩柿果实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单宁物质,对口舌黏膜有收敛作用而使人感到涩味,难于进口,采后须经后熟过程或人工脱涩后方可食用.甜柿果实中的可溶性单宁至采收前即完全转化为不溶性单宁物质,它不能被唾液溶解,食用时感觉不到涩味.人工脱涩就是将果实内的可溶性单宁转化为不溶性单宁.一是直接作用,用酒精、石灰水或食盐等化学物质直接渗透到单宁细胞中,与其中的可溶性单宁发生反应而转化为不溶性单宁.二是间接作用,将果实置于水中或二氧化碳、乙烯等气体中,在无氧条件下使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乙醇(酒精)及二氧化碳再与可溶性单宁结合变为不溶性单宁.

柿子、脱涩、可溶性单宁、不溶性、柿果实、二氧化碳、单宁物质、转化、涩柿、人工、种植面积、直接作用、无氧条件、无氧呼吸、甜柿、收敛作用、酒精、间接作用、化学物质、过程

S66;TS2

2008-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4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果农之友

1671-7759

41-1343/S

2008,(9)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