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冗余与诺兰模型修正——中国银行的案例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诺兰模型一直是企业信息系统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随着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Nolan提出的信息系统发展六阶段模型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将组织冗余引入数字化基础设施演化的社会-技术理论框架,重新整合诺兰模型,将信息系统发展总结为三个过程:情境过程、行动-形成过程、转换过程.以中国银行从1974年到2013年的信息系统发展历程为例,对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案例研究发现:本文提出的三个过程可以描述企业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由于组织惯性的作用,组织冗余与诺兰模型描述并不完全一致,它随着信息系统发展遵循“低-高-低”的变化规律.这个发现可以解释现有文献中对IT生产力悖论的争论,信息系统商业价值潜藏于组织冗余之中而造成了滞后.中国银行的“引进→外包→自主”的信息化之路,对规模庞大、业务复杂的中国企业提供了经验.在企业信息化实践中,不仅要进行合理的信息系统规划,同时要密切关注组织冗余的变化.
诺兰模型、组织冗余、信息系统、商业价值、IT生产力悖论
8
F272(企业经济)
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YETP1015;中国政法大学人文社科项目10814353;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教学案例建设项目ZYXWAL1515;广义虚拟经济研究专项GX2014-1008
2016-02-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39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