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缩-延长技术在小腿严重创伤中的应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9548/j.2096-269x.2020.01.005

短缩-延长技术在小腿严重创伤中的应用

引用
目的 探讨应用短缩-延长技术在小腿严重创伤保肢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7年2月期间太原长城骨伤手外科医院采用一期急性短缩,二期骨延长技术治疗的小腿严重创伤患者8例,均为高能量损伤男性患者,平均年龄37.2(20~51)岁.受伤部位:右小腿上段1例,中下段4例(右侧3例,左侧1例),小腿远端3例(右侧2例,左侧1例).受伤至就诊时间平均6.1(3~10)h,热缺血时间平均8.5(5~13)h.彻底清创后,骨缺损部软组织缺损、骨外露,软组织缺损面积在8 cm×4 cm~20 cm×12 cm之间.胫腓骨均同时短缩,短缩再植后患肢较健侧肢体平均短缩9.8(7~10)cm.选择4.0骨圆针固定胫腓骨(4例)、4.0骨圆针加钢丝固定胫腓骨(1例)、腓骨钢板固定加单边外固定架固定胫骨(1例)、单边外固定架加4.0骨圆针固定胫骨(2例).骨折固定后修复血管、肌腱和神经.再植术后平均2.6(1.5~8.0)个月行Orthofix重建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行截骨延长术,术后1周肢体开始延长.结果 本组8例患者清创后一期短缩肢体至远、近折端相接触;其中有7例术前伤口为横断创面,经彻底清创短缩肢体后,神经、肌腱、血管均无张力直接吻合,创面一期闭合;1例术前软组织损伤范围大,清创后软组织缺损面积约20 cm×12 cm,且伤口长度与肢体纵轴相一致,短缩后伤口无法一期闭合,给予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术后1周行邮票植皮,再植术后2周闭合创面,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8例患者肢体延长术后均获平均2.8(1.5~9.0)年随访.1例患者延长过程中近端3枚钉道口出现短期红肿、浆液性分泌物,经换药、口服抗生素治疗后愈合,伤口无感染.肢体延长后均与健侧等长,延长段骨矿化好.平均延长时间2.7(2.3~3.5)个月,肢体离断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1.6(10~15)个月.重建外固定支架佩戴时间平均16.6(12~30)个月.外固定架指数2.3个月/cm.8例骨断端和延长骨段均达到骨性愈合.足底感觉于再植术后平均3.5(2.0~9.5)年.恢复至S42例(小腿远端离断),S34例(小腿远端离断1例,中下段3例),S22例(小腿上段离断1例,中下段1例).再植术后平均3.5(2.0~9.5)年按肢体再植后功能评价陈氏标准3级.Paley骨与功能分级评定肢体功能恢复结果为优2例,良6例.结论 急性短缩再植,二期肢体延长技术在小腿严重创伤保肢治疗中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肢体再植的成功率,缩短和降低再植的难度,不需游离血管、神经和皮瓣的修复,一期闭合伤口,提高了再植端骨折的愈合率,治疗更简便有效.

骨重建、外固定器、小腿骨骼、热缺血、支架、创伤

5

R6;R473.6;R726.8

2020-01-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1-2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96-269X

10-1396/R

5

2020,5(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