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盆地晚中新世鸵鸟化石的特异保存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9615/j.cnki.1000-3118.210309

临夏盆地晚中新世鸵鸟化石的特异保存

引用
报道了来自西北地区中新世晚期临夏盆地的一件鸵鸟化石,该标本包括鸵鸟的部分颈椎以及气管,由于缺乏物种级别的鉴定特征,被暂定为鸵鸟(Struthio sp.).新标本还保留了平齿三趾马(Hipparion platyodus)的部分头骨.利用多种分析测试方法,对该鸵鸟骨骼的微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以探讨临夏鸵鸟的埋藏条件和古气候背景.在鸵鸟化石的一个脱矿化的骨碎片中发现了软组织(内源性血管和红细胞的化石残留).同时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成像显示,化石组织切片中存在显著的细菌改变(骨侵蚀现象).这是中新世临夏盆地脊椎动物遗体中软组织的首次报道.通过相关的地质和沉积学证据与新的古生物数据相结合,认为季风气候可能是造成鸟类化石早期埋葬期间微生物侵蚀的原因,接下来延续了8 Ma左右的盆地剧烈的干旱化作用,导致了微生物活动的停止,并进一步导致了成岩作用后期孔隙方解石的沉淀.这项工作显示出跨学科(包括形态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和软组织分析)研究可以更好地揭示中国西北临夏盆地柳树组的中新世晚期的动物群更替、气候和分子保存.

临夏盆地、中新世、三趾马、鸵鸟、软组织、血管、细菌、微观聚焦破坏

59

Q915.865(古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项目;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资助;Funding from CAS One Hundred Talents Project;to ZL;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to ZL and TAS;and the Strategic Priority Research Progra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rant No,XDA 9050102,XDA20070203,and XDB26000000;and CAS-PIFIPresident's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Initiativeto AMB are thanked.This study was also funded by Second Tibetan Plateau Scientific Expedition and Research Grant 2019QZKK0705.We also thank Liu Xinzheng for preparing the sample,Gao Wei for photographs,and Zhang Shukang and Jiang Zhengchen

2021-08-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6页

229-24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古脊椎动物学报

1000-3118

11-1905/Q

59

2021,59(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