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石树沟组上部一大型兽脚类跖骨
准噶尔盆地中侏罗世晚期到晚侏罗世早期沉积的石树沟组产出过包括多种兽脚类恐龙在内的大量脊椎动物化石.描述了一件新的采自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五彩湾地区石树沟组上部的兽脚类恐龙左第四跖骨标本(IVPP Ⅴ 18060).通过与其他兽脚类恐龙第四跖骨对比,该标本可归入异特龙超科(Allosauroidea).它与其他异特龙超科第四跖骨的相似性包括:近端关节面三角形并有一向后方延伸的舌状突出,向外侧轻微弯曲的骨干,位于骨干后方靠近外侧边的半月形肌肉凹陷,三角形骨干横截面.在异特龙超科当中,Ⅴ 18060与准噶尔盆地将军庙地区石树沟组中发现的董氏中华盗龙(Sinraptor dongi)最为相似(除了以上相似性,Ⅴ 18060和董氏中华盗龙的相似性还包括远端关节轮廓呈近梯形,骨干后部肌肉凹陷与周围边界呈半开放状态).但是,Ⅴ 18060和董氏中华盗龙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区别:Ⅴ 18060明显比董氏中华盗龙的第四跖骨粗壮,远端内外两髁大小差异相反.这些形态差异可能是由于个体发育或者性双形造成的,也可能代表分类学差异.对比研究和基于第四跖骨形态信息进行的分支系统学分析结果更偏向后一种解释:Ⅴ 18060代表一个不同于董氏中华盗龙但与后者亲缘关系很近的新的兽脚类恐龙.新材料的发现增加了中晚侏罗世石树沟动物群兽脚类恐龙的分异度.在五彩湾和将军庙地区发现不同的中华盗龙类恐龙指示了晚侏罗世早期准噶尔盆地中相邻地区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生态分异性或者地理隔离.
准噶尔盆地、中晚侏罗世、石树沟组、兽脚类恐龙、跖骨
51
Q915.864(古生物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30210;美国国家科学基金EAR0922187
2013-03-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