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晚新生代鬣狗类化石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0-3118.2008.02.005

安徽淮南晚新生代鬣狗类化石

引用
记述了安徽淮南地区晚新生代洞穴、裂隙堆积中发现的鬣狗化石.材料系2003年至2006年间由本文作者之一(金昌柱)等在淮南市八公山区进行地层古生物调查时,于大居山老洞、西裂隙及大顶山裂隙的堆积物中采集到的.与鬣狗伴生的其他哺乳动物属种多样,并具有一定的地质断代意义.大居山老洞有Pliopentalagus huainanensis、Kowalskia sp.、Nan-nocricetus mongolicus等,西裂隙有 Sericolagus sp.、Mimomys sp.、Equus sanmeniensis 等,大顶山裂隙则有Lepus sp.、Ailuropoda sp.、Homotherium ultima等.所发现的鬣狗化石包括Adcrocuta eximia、Chasmaporthetes lunensis和Crocuta crocuta三种.其中Crocuta Crocuta至少包括三个个体;其他两种则只有一个个体.淮南的鬣狗种类跨越了晚中新世至晚更新世.Adcrocuta eximia为欧亚大陆晚中新世的特有种,为鬣狗科中朝食骨方向演化的类群;体型和前臼齿主尖与晚中新世较原始的属种(如Hyaenictitherium)相比,都有壮大的趋势.Chasmaporthetes地理分布最广,除欧亚大陆有多处化石记录外,还出现于北美洲的晚上新世至中更新世动物群中.修长的肢骨与尖利的颊齿表明了其擅长奔跑的能力和主动猎食的习性.该属在淮南的出现突出反映了一种相对开阔的古地理环境.Crocuta crocuta在大居山西裂隙与大顶山裂隙中都有发现.斑鬣狗分布于中国多处的中-晚更新世地点,包括台湾的澎湖列岛.在前臼齿的形态上,C.crocuta与Pachycrocuta相似,比A.eximia的宽大,具有更为进步的特征.这说明在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期,Crocuta极可能完全取代了Pachycrocuta.迄今在安徽Pachycrocuta仅发现于和县与繁昌的洞穴堆积中,由于目前确定高分辨率的洞、裂隙堆积物的地层年代较为困难,安徽的有关动物群是否记录了这个替代事件有待于进一步工作.淮南的鬣狗化石至少涉及了两个不同时期的动物群:一为Adcrocuta eximia所代表的晚中新世动物群,二为Crocuta所代表的晚上新世-更新世动物群.Chasmaporthetes lunensis的出现对于年代的确定并无太大帮助,但具有草原习性的Chasmaporthetes却为动物群的古生态环境分析和重建提供了一些证据.

安徽淮南、晚中新世-更新世、鬣狗科

46

Q915.874(古生物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6CB80640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YW-106

2008-06-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133-14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古脊椎动物学报

1000-3118

11-1905/Q

46

2008,46(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