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权、规模与并购绩效——基于沪深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微观层面上,有关“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的利弊之争核心在于控制权性质不同的企业是否具有不同的“趋利避害”能力.本文从控制权和规模扩张来剖析“趋利避害”的具体表现,研究其影响并购绩效的路径和机制.研究发现:(1)终极控制人在企业并购中存在支持与掏空行为;(2)随着规模扩张,企业并没有获得规模、范围经济以及垄断势力带来的混合正向效应;(3)相对于政府控制,非政府终极控制人具有较强的掏空能力(趋利),和降低规模、范围不经济和无明显的垄断势力的负面影响能力(避害).本文研究价值在于,理论上发展了不同性质的控制人在价值分配(掏空)、价值转移(市场势力)和价值创造(规模、范围经济)上的能力差异;实践上,能够为监管层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估提供相应经验支持.
控制权、控制权偏离、企业规模、并购规模、并购绩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972141、71272239阶段性成果,也得到了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090460082;第三批博士后特别资助201003563;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境外研究计划资助的支持
2013-05-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12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