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交易人民币结算的"去美元中介效应"测度——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由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非国际货币国之间国际交易产生的彼此货币间汇率变动被其各自货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所取代,产生所谓"美元中介效应",其本质为国际货币在支付媒介领域的"货币替代".近年来,国际收支各项目下的人民币结算规模不断扩大,理论上可以改变中国国际收支差额与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的关联性.本文分别以人民币综合结算比重、SWIFT全球人民币支付比重的月度数据作为关键解释变量,基于2014-2019年月度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人民币结算比重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国际收支顺差与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的关联性,体现了本币结算对本币名义汇率的"去美元中介效应".而基于2005-2019年月度数据的滚动回归发现,直至2011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扩展到全国范围后,这一效应才开始显现.中国政府应继续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货币协作等措施,在提高人民币结算比重的同时,推进国际交易国别结构的多元化,以获得人民币结算的"去美元中介效应",降低国际收支剧烈变动对人民币汇率冲击的潜在影响.
人民币结算、货币替代、国际收支、美元中介
F821(货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流学科建设项目
2021-03-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