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326/j.cnki.2095-9257.2018.02.001
为了法国与中国的文化因缘——译坛骁将耿昇
欧洲汉学自 19 世纪开始摆脱了教会的羁绊之后,便在高等学府研究机构中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除设立汉学讲座、出版汉学杂志和一批学术专著外,还出现了不少权威性的学者,在法国,就有像雷慕沙、儒莲、沙畹等俨然是执欧洲 汉学牛耳的人物,其后又有考狄、马伯乐、伯希和、葛兰言、烈维等名家辈出.在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法国汉学在欧洲汉学的发展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到了 20 ~ 30 年代,正值中国的中西交通史研究处于草创阶段,介绍和借鉴西方东西交通史研究的成果成为中西交通史研究创立的有力催生剂.张星琅、冯承钧两先生为此曾做出杰出的贡献.特别是冯承钧先生的法国汉学翻译成就突出,共翻译出版了西方汉学名著四十余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他翻译沙畹、伯希和、马伯乐、费琅等人的著作和论文,至今学者仍受其赐.冯先生不但是史学界著名的介绍法国汉学的大家,也是中西交通史研究的创业者之一.
K10(通史)
2019-06-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