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主观感受视角下的广州保障房住区空间共享
随着中国快速城镇化,经济、社会和政策制度等多维度急剧转型,城市居住空间出现了新的变化,封闭住区大规模出现,并成为城市新建居住区的主导模式.多数研究认为封闭住区是空间私有化的表征,削弱了城市机动性,加剧了社会隔离,不利于城市社会的和谐与融合.中央政府适时推出的街区制政策提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这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引领作用,但如何实施尚需进一步探讨.以广州保障房住区为例,以调查问卷和访谈为研究方法,研究居住在不同开放程度的保障房住区的居民对街区开放和空间共享的主观感受,分析其主要原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这既有助于深入了解居民对住区建成环境和空间共享的需求,回答封闭住区是否是政府向低收入群体提供宜居生活环境的一种高效和公平的方式,又能为国家实施和推广街区制政策提供参考.
开放街区、空间共享、封闭住区、保障房住区、广州
33
TU984(地下建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项目2017M610524;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论文奖学金课题项目DS02 -20140901-WZ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83;广东省体育局科研课题GDSS2016008;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项目2017KA02
2017-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