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寒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持水能力及影响因素
选取青海省东部550 km南北样线上农、林、草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通过测定不同深度(0~10 cm,10~20 cm,20~30 cm)土壤最大持水量(MC)、毛管持水量(CC)、田间持水量(FC)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林地和草地0~30 cm土壤MC、CC、FC均值分别为526.83 g·kg-1、469.75 g·kg-1、408.29 g·kg-1和506.17 g·kg-1、446.37 g·kg-1、384.89 g·kg-1,显著高于农地306.62 g·kg-1、254.25 g·kg-1、227.12g·kg-1(P<0.05).(2)林地与草地土壤持水能力(MC、CC、FC)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农地由于压实作用0~30 cm土壤持水能力无明显变化规律.(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孔隙度和颗粒组成对农、林、草地土壤持水能力(MC、CC、FC)的累积贡献率高达79.07%~94.79%.(4)冗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因子对农、林、草地土壤持水能力的解释量由大到小为:年均蒸发量、海拔、年均降雨量和纬度.研究结果可为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评估和水分管控提供依据.
高寒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持水能力;影响因素;青海
38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项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秉维优秀青年人才项目;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2021-12-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722-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