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I/SPEI指数的东北地区多时间尺度干旱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利用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1960-2014年90个气象台站的逐日地面观测数据(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及平均水汽压),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比分析近55 a多时间尺度干旱变化特征及两指数的表征差异.①依据各气象台站年总降水量,可将东北地区分为5个子区,各分区年总降水量皆未表现出显著的长期趋势,但Ⅰ、Ⅱ、Ⅳ区和Ⅴ区年总潜在蒸散量分别呈现显著下降、上升趋势.②两指数在1个月(1 mo)尺度上围绕0值频繁波动,随时间尺度增加,形成干湿阶段持续期,其中干旱期持续时间较湿润期稍长.不同时间尺度二者评估旱涝结果总体相似,其中短时间尺度,SPI较SPEI易受降水影响,波动大.长时间尺度差距减小,但在判别程度上SPI较SPEI偏轻.在特殊干旱年1982年和1999年,SPI在降水量减少幅度较大地区或月份监测干旱能力下降.③SPI描述东北地区无旱及特旱发生频率时较SPEI高,中旱、重旱及湿润发生频率则相反.④在评估东北地区旱涝情况时SPEI指数较SPI指数适用性更好.
标准化降水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多时间尺度、干旱变化、东北地区
34
P4 ;TG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112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103;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2016SYIAEZD1
2018-0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1250-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