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草甸草原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与气候要素的关系
在植物生长季,通过对祁连山草甸草原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变化的实地调查,利用气象资料对生物量与气候要素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从海拔2 950~3 250 m,祁连山草甸草原从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珠芽蓼(Polygonumviviparum)+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群落逐渐演变为黑褐薹草(Carex atrofusca)+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verna)+多裂萎陵菜(Potentilla mulatifida)群落;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草甸草原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逐渐降低;海拔2 950 m处物种多样性在7月最大,海拔3 250 m处达到最大的时间比前者迟1个月,2个群落的物种均匀度在7月较大,物种相似性在8月最大,物种相异性在7月最大;海拔2 950 m处地上生物量在8月最大,地上生物量的月增加量在6月最大,海拔3 250 m处地上生物量及其月增加量最大出现的时间比前者迟1个月;草甸草原地上生物量对前1个月和前2个月的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并且对气温比降水更为敏感.
草甸草原、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气候要素、祁连山
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61017;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1107RJZA248
2015-12-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16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