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演替系列及其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演替系列及其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

引用
根据吴起县20块样地和60个样方的退耕地植被调查数据,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探讨退耕地植被自然演替系列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的过程大致可划分为迅速恢复期(1~4年)、初级更替期(5~13年)、高级更替期(13~20年)和缓慢恢复期(20年以后)4个阶段.在25年的退耕地植被自然演替过程中,调查样方内共出现草本植物39种,分属于11科31属.其中,禾本科(Gramineae)、豆科(Leguminosae)和菊科(Compositae)的物种占属种总数的61.29%和69.23%.群落的优势物种由藜科杂草开始,依次演替为一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大约20年后演替为地带性多年生草本,形成了依次包括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铁杆蒿(Artemisa vestita)和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5种群落类型的演替系列.整个演替过程中,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总体上呈波动式增大,但增长的趋势并不明显,大约20年后各项多样性指数基本趋于稳定.在每一次更高级的群落取代前期群落的过程中,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大致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均匀度指数(Jsw,Ea)则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植被演替、退耕地、黄土丘陵沟壑区、吴起、陕西

25

Q948.15(植物学)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国际泥沙研究中心横向课题

2009-03-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507-51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干旱区研究

1001-4675

65-1095/X

25

2008,25(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