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755/j.issn.1006-7639(2013)-03-0535
贵州2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利用NCEP每日4次的1°×1°再分析资料、地面降水资料、FY-2E卫星云顶相当黑体温度资料,针对贵州2011年6月5~6日和9月30日至10月1日的2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纬度低压槽和热带低压分别为2次暴雨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偏南暖湿急流与干冷气流的交汇有利于激发中尺度对流系统,2次暴雨过程都伴有旺盛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MCS是造成暴雨的重要原因.对流层高层强辐散、低层辐合的配合,垂直运动的增强和充足的水汽供应形成了有利于强对流活动发生发展的条件;湿位涡的水平分布对暴雨落区及发展有较好的指示意义,湿正压项和湿斜压项的恰当配合对于垂直涡度的增长和对流活动的加强有重要作用.
暴雨、中尺度系统、物理量场、湿位涡
31
P426.62(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306059
2013-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535-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