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植被恢复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变化特征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321/j.issn:1000-7601.2005.03.015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植被恢复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变化特征

引用
以黄土高原典型丘陵沟壑区-吴旗县为例,研究了退耕地不同植被恢复年限、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恢复方式下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在0~60 cm土层随着退耕地恢复年限的延长而不断增加,乔木地相对较高,草地相对较低,灌木地介于两者之间.自然恢复方式>自然+人工恢复方式>人工恢复方式,坡耕地的团粒含量最低;在0~20 cm土层,恢复前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幅较大,后期增幅较小,而40~60 cm土层的变化规律则相反.对同一种植被类型,>5mm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从0~20 cm到40~60 cm土层均呈下降趋势,并且在较浅土层灌木地的降幅相对较大,在较深土层乔木地的降幅相对较大.人为干预使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从大粒径向小粒径转化,这种转化在较深土层表现的较明显.可见,在退耕地植被恢复中,具有较长恢复年限的乔木地,土壤的抗蚀性较强;自然+人工的恢复方式既缩短了植被恢复时间,也提高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从而改善了土壤结构.

退耕地、植被恢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黄土丘陵沟壑区

23

S158.3(土壤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1074

2005-06-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69-7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000-7601

61-1088/S

23

2005,23(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