萘酰亚胺取代修饰4,4'-螺双环戊并[2,1-b:3,4-b']二噻吩化合物的合成制备及其在有机薄膜光伏器件中的应用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7517/j.issn.1674-0475.2017.04.034

萘酰亚胺取代修饰4,4'-螺双环戊并[2,1-b:3,4-b']二噻吩化合物的合成制备及其在有机薄膜光伏器件中的应用研究

引用
近年来,新型有机非富勒烯受体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效率的不断突破.其中具有空间非平面结构的新型非富勒烯受体材料是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选取1,8-萘酰亚胺(NMI)作为受电子单元,合成制备了基于螺[4,4]双环戊[2,1-b:3,4-b']二噻吩核心单元的空间非平面化合物SCPDT-(NMI)4及对应的基于环戊[2,1-b:3,4-b']二噻吩以及环戊[2,1-b:3,4-b']二噻吩-4-酮的线性模型化合物CPDT-(NMI)2和CPDT-O-(NMI)2.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了3个化合物的光谱吸收、荧光光谱以及循环伏安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具有螺形结构的SCPDT-(NMI)4因其非平面结构以及较高的分子内空间位阻,导致其吸收光谱与线性化合物CPDT-(NMI)2相比出现了11 nm的蓝移.固体薄膜吸收光谱结果表明,这一系列化合物具有弱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3个化合物均有可逆的氧化还原过程.据此测得化合物的LUMO能级大致为-3.5~-3.8 eV之间,可作为电子受体用于有机薄膜光伏电池.利用所合成的萘酰亚胺修饰的化合物作为电子受体,PBDB-T作为电子给体制备了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器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空间非平面SCP-DT-(NMI)4的器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1.16%,远高于以线性分子CPDT-(NMI)2作为受体的器件效率(0.11%).荧光光谱猝灭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萘酰亚胺化合物与聚合物之间不完全的电子转移是影响器件性能的最主要因素.

有机太阳能电池、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光敏材料、螺共轭效应

35

O6 ;O64

2017-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736-74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1674-0475

11-5604/O6

35

2017,35(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