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三维后处理技术对茎突的观测及茎突过长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多层螺旋CT三维后处理技术对茎突的观测及茎突过长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引用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 MSCT)三维后处理技术对正常人群茎突形态、长度、方位角进行观察,与临床确诊茎突综合征( SPS)的患者的茎突进行对比,探讨形态长度、方位角及茎突形态对SPS诊断的价值。方法使用64排螺旋CT的容积再现( VR)和多层面重建( MPR)技术对146例292侧非SPS人群茎突和46例66侧临床确诊为SPS的茎突进行评估及测量,评估茎突的形态、测量茎突的长度及方位角。结果将对照组分为<20岁,20~40岁及≥40岁3组,各组茎突长度平均值为(21.27±17.44)mm,(32.00±8.52)mm,(30.33±7.77)mm,<20岁组茎突长度小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0岁组内倾角为(71.27±4.55)°,前倾角为(68.49±4.66)°。 SPS组茎突度长度(36.26±8.47)mm,内倾角为(68.12±3.65)°,前倾角为70.05±5.04度,SPS组茎突长度、内倾角与≥40岁对照组茎突长度、内倾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S组茎突长于≥40岁对照组,内倾角小于≥40岁对照组,而两组间前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P>0.05)。对照组三个年龄段茎突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对比P<0.05),随年龄增长完整型所占比例增大,≥40岁对照组与SPS组对比茎突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33,P>0.05)。结论 MSCT是目前观测活体茎突的最准确方法,测量茎突时应使用MPR进行测量,对于茎突形态的观察应结合VR和MPR。随年龄增长茎突有逐渐骨化及增长趋势。茎突过长、内倾角过小是诊断SPS的重要依据,而茎突骨化程度的增加也是SPS的发病因素之一。

MSCT、多层面重建、茎突过长综合征、茎突形态

37

R81;R44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2A032200011

2016-05-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16-52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广东医学

1001-9448

44-1192/R

37

2016,37(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