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机械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及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两种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的疗效差别。方法选择NICU内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RDS 90例,根据机械通气模式的不同分为BiPAP组46例,SIMV组44例,分别予BiPAP及SIMV两种模式通气。观察机械通气后不同时间点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变化,观察其机械通气时间、苯巴比妥使用剂量、并发症、病死率等,对存活患儿随访呼吸系统变化。结果机械通气6 h时BiPAP组PaO2、pH值及氧合指数等较SIMV组高,PaCO2、苯巴比妥使用剂量较SIMV组低,而两组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24、48及72 h时BiPAP组PaO2、pH值及氧合指数等较SIMV组高,PaCO2较SIMV组低;机械通气时间BiPAP组为(5.0±2.3) d,SIMV组为(7.1±3.9)d;病死率BiPAP组为4.35%,SIMV组为9.10%。存活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Bi-PAP组为29.55%,SIMV组为30.00%。结论 BiPAP治疗新生儿RDS的疗效优于SIMV,但两者存活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机械通气、模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56;R47
2015-12-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018-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