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影响

引用
二肽基肽酶Ⅳ( 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对肠促胰岛素的水解,增强肠促胰岛素的体内半衰期,发挥降糖效用,是当前新型抗糖尿病药物的研究热点之一。在临床观察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合并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使用DPP-4抑制剂单药或联合干预治疗后,在血糖控制较理想的同时,血脂、肝功能也有较明显的改善[1-2]。目前有不少的基础研究聚焦于探讨DPP-4抑制剂改善NAFLD病情可能的作用机制。鉴于T2DM与NAFLD同时属于代谢综合征的组分,两者有共同的胰岛素抵抗作用机制,考虑NAFLD病情的改善,部分得益于DPP-4抑制剂对肠促胰岛素(GLP-1/GIP)的保护,血糖的良好控制,胰岛素抵抗改善后脂肪分解减少;同时DPP-4肽酶活性底物众多,神经肽Y、肽YY这类调节食欲、代谢的激素也是其结合底物之一,DPP-4肽酶活化被抑制后这类影响代谢的激素水平也会随之改变;另外,还有较多的基础研究表明,DPP-4抑制剂干预高脂肪饮食诱导的脂肪肝,能通过增加肝内脂肪氧化,减少肝内脂肪合成来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情况。本文主要从现有的基础研究中综述DPP-4抑制剂对NAFLD病情改善的可能作用机制。活化蛋白、腺苷脱氨酶结合蛋白等,凡N端第2位存在脯氨酸或丙氨酸的多肽均是该酶的底物,从肽链N端水解从而使活性多肽失活。除了肽酶水解活性外,还有免疫、炎症、脂肪代谢及细胞生长凋亡方面的调节作用[3]。 DPP-4既溶解于血浆中,又广泛表达于小鼠、大鼠以及人的肠道、肾脏、肝脏、胸腺、淋巴结、脾、前列腺的上皮细胞以及脂肪细胞、活化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中。 DPP-4在体内广泛分布,目前发现的天然底物有肠促胰素、神经肽、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等40余种,预示着DPP-4抑制剂可能存在除了降糖外的其他多靶点效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提示,各种慢性肝病(如病毒性丙肝、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癌等)的发生发展都与DPP-4有关。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基础研究、肠促胰岛素、作用机制、胰岛素抵抗、底物、脂肪代谢、水解、神经肽、活化、腺苷脱氨酶、体内半衰期、糖尿病药物、脂肪氧化、脂肪细胞、脂肪合成、脂肪分解、脂肪变性、血糖控制

R97;R58

2014-06-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438-144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广东医学

1001-9448

44-1192/R

2014,(9)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