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9448.2006.06.058
肝炎后肝硬化酸碱失衡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酸碱失衡的类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正确认识肝硬化酸碱失衡的发生规律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及电解质资料作为判断酸碱失衡的指标,结合肝功能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①肝炎后肝硬化酸碱失衡的发生率为71.6%(199/278),其中呼碱合并代碱、单纯性呼碱、呼碱合并代酸较为常见,分别占23%、14.7%及11.5%;②呼碱为主酸碱失衡组平均PaO2、平均血清白蛋白浓度及平均血清总蛋白浓度均明显低于无酸碱失衡组(P=0.012,P=0.001,P=0.021),代碱为主酸碱失衡组平均PaO2、平均血清白蛋白浓度、平均血清总蛋白浓度及平均血钾浓度均明显低于无酸碱失衡组(P=0.024,P=0.001,P=0.017,P=0.002),代酸为主酸碱失衡组仅平均PaO2明显低于无酸碱失衡组(P=0.044).结论 ①酸碱失衡是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极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以呼碱合并代碱的发生率最高;②以呼碱为主的酸碱失衡可能与PaO2、血清白蛋白与总蛋白浓度的降低有关,以代碱为主的酸碱失衡可能与PaO2、血清白蛋白与总蛋白浓度以及血钾浓度的降低均有关,以代酸为主的酸碱失衡可能仅与低PaO2有关.
肝硬化、酸碱失衡、临床特征
27
R5(内科学)
2006-07-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893-895